谱蕲春发展蓝图融汇海内外英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蕲春新闻

先进事迹|王楚乔:甘当“绿叶”映“红花”

来源:蕲春人社 时间:2022-07-01 作者:小倩 浏览量:

文章内容图片标准650433.png 

  6月30日,中共蕲春县委在县委党校隆重召开七一纪念暨县委书记讲党课活动。县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楚乔作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上台演讲自己平凡而感人的先进事迹,引起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广泛共鸣!


  甘当“绿叶”映“红花”,王楚乔


  2019年4月,我从县直工委书记调任人社局任副书记、副局长,工作调整时,组织曾找我谈心,怕我不能适应从单位主要负责人变成副手的落差,说不委屈是假的,但我把失落吞进肚里,依然接受了工作安排。


  刚到人社不久的一天,路过局党办门口,听到里面一个老人情绪激动地大喊,“再不给我解决退休的事,我就从你们四楼跳下去,反正退不了休我也没活路了”,我赶紧进去安抚他,和老人详细交谈后,才知道因为档案问题,他和妻子迟迟无法退休,领不到退休金,已经被每个月巨额的医药费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个多月来辗转多个部门,仍然无法解决退休的事才出此下策。尽管老人的事如同一块烫手山药,我还是当场向老人承诺,将在一个星期内帮他妥善解决这件事。事情如期解决后,我接到了老人打来的感谢电话,感谢我挽救了他的生命和他的家庭。老人的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坚定了我留在人社,帮助更多群众解决困难的决心。


  就这样,我把所有的不平和不适应都化作工作的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新的角色中,随着工作的开展,我越来越觉得人社是个好去处,当副手也有滋有味。以至于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领导再看到我,很吃惊,“楚乔,你这么快就适应了人社的工作?”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在热爱与付出中,所有的失落失意都会烟消云散。


  有人说,相互补台,好戏连台。作为副手,最大的职责就是听从局长指挥、服从局长安排,不磨洋工、不耍滑头、不掉链子,冲在工作一线,尽最大努力协助局长经营好单位这个“大家庭”。初来人社,局里就把精准扶贫验收工作交给了我。为了协调工作,我是扶贫办的“常客”,经常加班到深夜,当时扶贫办的严勇副主任打趣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认真的领导”,我总是想着,既然局长信任,把事情交给我办,就应该尽职尽责做到最好。有时候,遇到棘手的事情,本不是我分管的工作,我也会帮忙处理。有一年,局里来了4位信访的群众,他们异常愤怒,声称事情若不解决,就会“暴力”讨薪,因为我有过信访工作的经历,信访室的同志求助到我这里来。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我一边电话联系工程承包方,一边当信访群众的“出气筒”,经过调解后,双方最终达成共识,信访群众满意地离开。这样的事情多了,同事们戏言,王局长是人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看似玩笑的话语,其实是对我工作付出最大的赞赏和肯定。


  身为副手,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我都要求自己做到极致,帮局长撑起台子。2021年,我们人社部门荣获了多项表彰和荣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蕲春艾灸师”获得了全国我最喜爱的劳务品牌第一名。从百姓家庭艾灸保健到劳务市场的“香饽饽”,“蕲春艾灸师”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当时,蕲春县内公办艾灸职业培训机构仅李时珍中医药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就业训练中心两家,报名艾灸师培训班的人却越来越多,不少群众打电话来反映“我连续报了几期了还是排不上号”“这么好的技能培训班我为什么不能学”“什么时候能轮到我”……这样下去不行!我立即把就业局的一班人聚拢来,开始走访调研县内艾灸培训市场。跑遍了蕲春的大街小巷后,我们终于理清了工作思路,决定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与李时珍养生学院等有名气艾灸培训机构联合办班,满足更多人的培训意愿,惠及更多家庭。在我们培训的学员中,有一位叫王静,通过艾灸培训走出大山,在夏漕社区创办了“集阳堂”艾灸馆,月收入达到八千多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在蕲春像王静这样凭借蕲艾灸疗技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农村贫困人员有5000多人,更有许多年轻人,在家门口靠这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只要是局长交办的,我从不推脱,也从不退缩。今年3月份,城南拆迁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人社包保9户,局长信任我,安排我来牵头负责。人们常说,征地拆迁工作是天底下第一难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尽管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父亲需要我照顾,我仍然挑起了重担,当天晚上就和工作队专班一起前往豁口村,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交心谈心。村民起初不理解拆迁工作,言辞激烈的有、闭门不见的有、漫天要价的有,工作进展很慢。


  为了顺利完成拆迁任务,那段时间我早晚都蹲在村里,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还要到拆迁工作指挥部,抹下面子、磨破嘴皮帮村民争取他们应享受的政策,常常忙到深夜两三点后才能回家帮父亲换管子、擦身体。我父亲得的是喉癌,颈部插了一根管子帮他呼吸。有天夜里,到拆迁指挥部反映村民的诉求没多久,我就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无声无息,我意识到,父亲出事了!我慌慌张张往家里赶,生怕回家等待我的是父亲冰冷的尸体。赶到家,父亲身上的管子果然掉了,需要重新插进颈部。我试了三次才成功。第一次,血冒出来,我手一下子软了,心慌得不行,又咬牙试第二次,还是不成功。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呼吸困难,再不把管子插进去,他就会窒息而死。我只好狠下心,用足了劲儿,温热的鲜血喷出来,管子才终于插好。等他缓过来后,我又赶紧去指挥部继续处理拆迁事宜。晚上两点,那户人家终于答应拆迁,并在承诺书上签字。一切尘埃落定,我折身返回家里,看着沉睡的父亲,心里涌起一阵阵身为人子的愧疚。


  这些年来,为了工作我尽心尽责,全力以赴,但对家人,我做得实在太少太少。因为常年忙于工作,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是家属在承担,她总说:“如果你能把工作中10%的精力用在我和孩子身上,我就知足了。”2019年,我80多岁的老父亲不幸确诊癌症,确诊后,我向局长请假,带他去武汉的大医院做手术。父亲突逢变故、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在临进手术室时不愿意做手术,哭得老泪纵横,我心酸地忙着安慰他,却突然接到办公室的电话,通知我有个紧急会议要参加。工作任务来了,不得不走,看着一生要强的父亲这个时候像个无助的孩子,我才明白“自古忠孝难两全”那沉甸甸的重量,可我是我父亲的儿子,也是党和人民的儿子,简单安顿好父亲后,又急匆匆赶回蕲春开会,加班加点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如今,我来到人社已经4个年头了,在人社这个大家庭里,我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当“绿叶”映“红花”,甘愿为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新闻顶部广告 新闻底部广告